黑木耳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发表重要学术论文“系统解析毛木耳粗多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
近日,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黑木耳品种改良岗位姚方杰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Food Bioscience(影响因子5.2,中科院一区Top)上发表题为“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rude 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selected Auricularia cornea strains”的最新研究成果,为阐述毛木耳多糖的结构功能关系在食品和制药行业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第1作者为姚方杰教授指导的巴基斯坦留学生Asif Ali Khan博士,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为李玉院士、姚方杰教授。
该论文以该团队选育品种和主栽品种为供试菌株,采用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SEM-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先进技术从毛木耳粗多糖的化学成分、抑菌活性、元素组成、单糖组成、抗氧化活性、化学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解析。结果表明,毛木耳所有供试菌株的粗提取物均存在甘露糖,葡萄糖,岩藻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粗多糖主要由85.9%的甘露糖和12.3%的葡萄糖组成,而且含量存在显著的菌株间差异,其中菌株Ac33粗多糖含量最高(16.1%),而菌株Ac1和Ac33的总碳水化合物和总酚含量最高。菌株显示出不同水平的抗菌活性,其中菌株Ac33和Ac24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同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最强;不同水平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化学成分中甘露糖,葡萄糖和酚类含量密切相关。27个化学、活性物质成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总多糖和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和抗菌活性以及锌、钙、铁、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岩藻糖和鼠李糖具有显著相关性。这些发现表明毛木耳粗多糖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菌剂,提供了合成抗生素的替代品。该成果不仅有助于毛木耳开发新的天然生物活性和功能性食品成分,还为食用菌功能性品种选育中优质菌株筛选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该研究得到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 YFD 1201604 -4)、江西省“千人计划”项目、吉林农业大学与赞比亚大学合作项目“赞比亚食药用菌资源驯化与选择研究”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bio.2024.104486
来源: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