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国内现存食用菌相关企业94.65万家。注册量方面,2024年全年注册食用菌相关企业17.49万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8.66万家。存量方面,从经营时间来看,成立年限在1-3年的相关企业最多,占比36.21%。从注册资本来看,食用菌相关企业多为轻量级企业,其中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相关企业最多,占比44.58%。从地区分布来看,食用菌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
据发布视频的这名网友介绍,这颗长“白色蘑菇”的芒果,是几天前在地里采摘芒果时意外发现的。对此,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食用菌专家、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杨梅表示,芒果上生长的是裂褶菌。至于菌类为何会在芒果上生长,杨梅进一步解释,芒果长菌部位已发生碳化,再加上芒果本身的营养,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菌类就有可能在此“安居”并长出实体。该网友发布视频后,有网友调侃将芒果上的“野生菌”拿回家养大了吃。有不少网友还
“菌子+酒”,这对跨界组合以意想不到的姿态闯入酒业,一杯菌酒悄然从高原密林走向全球餐桌。011年,白松黑露生物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创始人曹旭在西班牙偶然发现当地有松露泡酒传统后,带领团队琢磨起了菌酒,联合昆明理工大学研发出专利提取液技术,解决了传统工艺中菌味易流失、酒质不稳定的难题,实现了菌香的精准留存。此后的10年间,曹旭先后到国内外学习并了解松露特性和文化,调查研究松露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最
近日,多所高校陆续发放2025年高考录取通知书,有学生发帖称吉林农业大学推出可食用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标注“采用我校菌物学李玉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型菌物纸张制作”。学生将录取通知书当作“食材”用于制作“小鸡炖蘑菇”,引发网友热议。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表示,录取通知书内页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带领菌物科学与工程团队研发的“蘑菇纸”,主体不可食用,仅附带的由蘑菇菌丝制成的纸张可食。
夏日的申城,荷花正艳,瓜果飘香,蝉鸣嘹亮,萤火虫在夏夜里灵动穿梭,处处洋溢着蓬勃气息。在青浦区练塘镇东庄村的“魔幻森林”里,另一番生机同样动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耐高温食用菌新品种猪肚菇,正依托林下栽培模式,在温润的环境中悄然生长,为这片森林增添了别样的活力。这一成果不仅为夏季市民“菜篮子”增添珍稀食材,更突破性地解决了上海林下经济高温季“断档”难题,为华东地区“林菌共生”生态农业模式开辟新
近日,福建古田县科兴食用菌研究所历经技术攻关成功实现珍稀食用菌——花脸香蘑的外省引种与试种。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闽东地区紫色食用菌人工栽培的空白,也为当地餐桌增添了一味兼具颜值与营养的山珍佳品。花脸香蘑俗称“花脸蘑”“紫晶蘑”,因菌盖边缘呈现独特的淡紫色水浸状花纹而得名,野生资源多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等高海拔地区,产量稀少。其子实体通体覆盖梦幻的紫罗兰色,被誉为蘑菇界的“紫霞仙子”。此次引种借鉴双孢
作为世界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海南热带雨林因植被丰富、温湿适宜而成为“天然菌种库”。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这个“蘑菇王国”中的神秘成员不断现身,至今发现50多个大型真菌新物种。截至目前,海南也已累计记录大型真菌1000多种。“海南这片雨林是蘑菇的‘宝藏之地’!”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曾念开团队,已发现并正式发表了祝良粉孢牛肝菌等110多个蘑菇新物种,
随着生活品质提升与高端食材认知深化,松露以其独特风味与稀缺性备受市场青睐。四川会东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松露产业领域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生态共赢”的发展路径,推动松露产业从传统采挖向人工培育升级。林下育苗忙 滋养“钻石”生近日,在会东松露农业科技园区,数十名工人正俯身忙碌,将一棵棵菌根生种苗植入土中。松露,这颗“餐桌上的钻石”,曾因完全依赖自然生长、受天气制约极大,产量稀少且不稳定。如今,
版权所有 2021 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15476号
本网站所有产品的创意策划及内容的审核发布均由江苏星天下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负责。
本网站产品图片或内容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物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