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木耳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吉林省各界召开“小木耳,大产业”座谈会发言摘要

发布时间:2020-05-08

4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陕西省考察调研。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习近平看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教授团队选育推广种植的黑木耳、玉木耳喜获丰收,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硬核作用,对柞水木耳给予了高度评价:小木耳,大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吉林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为了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克服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新挑战,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日前,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吉林农业大学共同召开小木耳,大产业脱贫攻坚座谈会,与会代表畅谈的经验和体会。今天择要编发,以飨读者。

 

小木耳,大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做精做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院长 李玉

小木耳,大产业420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看着当地群众种植的黑木耳、玉木耳喜获丰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硬核作用,欣然对柞水木耳作出的点赞。这个点赞让我们食用菌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这个点赞充分肯定了包括木耳在内的食用菌产业在国民经济主战场,特别是在国家精准产业扶贫方面发挥的实实在在作用;这个点赞也为未来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这个产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春天。作为从事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工作者,这个点赞着实让我高兴,同时更让我感受到了身上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就是如何把总书记所提出的小木耳,大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更好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是交给今天我们食用菌人身上的时代答卷!

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大山腹地,西安近邻,商洛西部,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非常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柞水提出实施“1153”(实施1万亩、1亿袋、5千吨产量、3亿元产值的木耳产业发展计划)木耳推进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依托规模较大、辐射效应明显的示范基地,建设社川河流域木耳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县9个镇办42个村发展木耳产业,将小木耳做成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大产业的稳固长效产业脱贫路子。

近三年来,在科技部和柞水县的大力支持下,团队深入柞水县全境进行产业调研,对木耳产业把脉问诊,精准对接柞水产业扶贫,积极开展秦巴山木耳种质资源发育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全面启动柞水木耳品牌打造计划。在全面考察柞水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一区一馆五库的食用菌资源保育与利用的技术体系,为柞水选育出5个宜栽品种(4个黑木耳菌种、1个玉木耳菌种),并实现大面积推广。柞水木耳已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特色产品向全球推介。目前,帮助柞水当地建成木耳研发中心1个、木耳菌种生产加工基地1个,木耳博物馆1座,以及独具特色的木耳小镇,年产木耳菌包可达1亿袋,年栽培规模维持在7500万袋左右,年产干木耳375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已有3138户贫困户依靠木耳产业稳定脱贫。2019年,柞水县依靠木耳产业实现了脱贫摘帽,木耳扶贫案例入选全国十大产业扶贫案例。

2018625日,根据双方合作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木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柞水县委、县政府的邀请下,我在柞水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柞水木耳原种研发和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为了延伸木耳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团队先后指导当地建设了木耳深加工产品研发基地,全面开展木耳深加工产品研发,已开发出木耳脆片、木耳冰激凌、木耳超微粉、木耳菌草茶等多种产品,全面提升柞水木耳产品附加值和市场核心竞争力。此外,还帮助构建了柞水木耳等食用菌生产加工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识别检测技术体系、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体系、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和质量安全云数据平台,率先集成应用于柞水木耳产业。可以说,目前陕西柞水的木耳产业进入到一个稳步提升、裂变发展的新阶段。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对柞水木耳进行点赞,充分肯定了团队的科技扶贫成果。我们觉得能用自己的专业来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一件幸事,也真正践行了学校党委提出的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办学理念。下一步,我们也将继续加大科技帮扶力度,努力提高柞水木耳产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努力为柞水木耳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承担农业高校的责任和使命

吉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席岫峰

国家提出精准扶贫重大战略后,吉林农业大学主动承担农业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发挥农业高校自身科教优势,动员全校师生员工投身到精准扶贫工作中。率先成立了200余人的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由李玉院士担任顾问,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统筹协调、高位推进;筹措农业科技推广基金,设立校内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精准发力、发展产业。学校已探索出一条可持续、有特色的农业高校精准扶贫发展之路,打造了高校精准扶贫的吉农样本

李玉院士是学校开展科技扶贫的典范,近年来,李玉院士带领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科研团队积极响应国家精准产业扶贫号召,先后深入全国40多个贫困县市进行科技扶贫,在全国建立30余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0余个,示范推广30亿菌袋(包),带动上万农户依靠种植食用菌脱贫。团队在柞水县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将小木耳做成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大产业的稳固长效产业脱贫路子,柞水县木耳产业扶贫在2019年入选全国十大产业扶贫案例。2019年,学校精准帮扶模式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省属高校精准扶贫20大典型,学校作为全省唯一高校荣获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任务仍很艰巨,扶贫工作依然在路上。作为农业高校,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一以贯之执行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脱贫攻坚的具体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示范为引擎,以产业形成和增收增效项目为载体,以组织模式和工作模式创新为动力,周密组织、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在全省、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发挥高校作用。

 

巩固脱贫成果助力广大农民走向新生活  高校科研要发挥更大作用

省教育厅副厅长 孙长智

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讲话的学习,就我省高校科研工作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总攻战谈几点思考。

第一、我省高校科研工作要在巩固脱贫成果,持续为贫困地区造血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指出:我更关心的,就是今年以后是不是能够稳定下来,是不是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表达了深深地关切。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将小木耳做成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大产业,形成了稳固长效的产业脱贫模式,充分证明了发挥高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为贫困地区造血是一条保障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的可行路径。

第二,我省高校科研工作要为广大农民走向新生活,实现脱贫与振兴有机衔接作贡献。

摘掉穷帽子,更要挖掉穷根子!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振兴发展,需要调动农民的内生动力,营造外在活力。李玉院士推动的食药用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之所以能够带动上万贫困户稳固脱贫,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探索出了以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五位一体科技扶贫模式。高校是科研活动的主力军,下一阶段,我省高校要深入贯彻国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精神,紧密结合我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系统总结高校科技扶贫经验,积极探索高校科技扶贫与科技兴农的新路子、新方式。

第三,我省高校科研工作还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机制、夯实发展基础,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统筹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与双特色建设,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高等教育创新驱动发展。未来一个时期,我省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助力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

省科技厅副厅长 刘多

当前,作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食用菌产业已经成长为我省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柱。李玉院士作为吉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总负责,更是为我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7年以来,省科技厅共支持李玉院士团队国际合作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为李玉院士团队建设乃至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同时也得到了科技部的高度关注。2017年,科技部与省科技厅进行沟通,希望能够协调吉林农业大学,为科技部的定点帮扶县柞水县发展木耳产业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科技部、省科技厅、吉林农业大学以及李玉院士团队的共同努力,吉林农业大学与柞水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李玉院士团队在柞水县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并将当地的小木耳做成了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大产业,为柞水县脱贫摘帽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我省的食用菌以黑木耳、香菇、平菇等为主,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程度逐年提高,产业扶贫成效也十分显著,据了解,食用菌每亩的纯收入可以达到600—2000元,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小小的食用菌,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及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方面,都是大有可为的。

作为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省科技厅将充分发挥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引导作用,继续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科技支持力度,为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小木耳做出大文章

省扶贫办副主任 何靖东

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路径和主攻方向强力推进,坚持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的发展思路,引导和鼓励贫困群众大力发展以木耳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优势项目,成功走出一条小木耳做出大文章的长远发展之路,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木耳产业累计带动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万余户、贫困人口4.9万余人。木耳产业覆盖8个市(州)、29个县(市)、97个乡镇、496个村,为稳定贫困人口脱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重点打造推广了木耳产业扶贫三种模式,即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帮扶单位+科研院校+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龙头企业+标准化基地+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品牌销售模式。通过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推行标准化基地建设、树立行业标杆、打造地方品牌效应、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平台、构建木耳产业脱贫长效机制等手段方式,充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对有种植木耳意愿贫困户通过培训食用菌技术,在扶贫政策支持下通过自身经营实现脱贫;对部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受聘到菌包厂从事简单生产或采摘工作,达到务工脱贫,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与此同时,对经营效益良好、有扩大规模意愿的菌包生产企业注入帮扶资金,由企业拿出注入资金1.5倍的资产作为风险抵押,按不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每年缴纳固定比例扶贫收益资金,用于带动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经过几年的发展,全省木耳产业已然成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朝阳产业,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致富,企业实现了发展壮大,形成了扶贫促产业、产业带脱贫的互动局面。

 

发展木耳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民脱贫致富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麦朝

我省具有发展黑木耳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我省黑木耳种植已有70多年的历史,2019年全省黑木耳面积达到20.6万亩,产量116万吨,产值104亿元,占食用菌总产值的94%

地理优势明显。东部山区、半山区及丘陵地区的5个市州的20多个县市都有大量种植。20189月,我省黑木耳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技术力量雄厚。我省有以李玉院士团队统领的实力强大的科技队伍,有一大批农技推广人员和熟练掌握栽培技术的生产技工,同时还拥有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和技术。这些为我省发展黑木耳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产品市场认可度高。吉林长白山黑木耳区域公用品牌吉林长白山黑木耳,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国内外市场高度认可,市场竞争力强,产品畅销国内外。

黑木耳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黑木耳产业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的好产业,更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李玉院士率领的食用菌科研团队,先后深入我省贫困地区和全国40多个贫困县进行科技扶贫,创造了小木耳,大产业扶贫的成功典范。2019年,我省安排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和龙、图们、双辽等贫困县市发展食用菌产业,取得良好效果,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

发展黑木耳产业需要破解的几个问题。一是技术推广问题,二是盲目生产问题,三是加工能力问题,四是产品附加值低。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推进食用菌产业扶贫具有特殊意义。省农业农村厅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工作部署,加大对食用菌尤其黑木耳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依托吉林农大等教学科研单位科技优势,推进科技研发和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加强品牌打造和培育,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玉木耳富了好田村

洮南市那金镇党委书记 赵凯峰

2016年初,吉林农业大学被确定为洮南市那金镇好田村的包保帮扶单位,学校领导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实地考察,认为好田村有发展玉木耳产业的优势,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干旱少雨、光照时间充足,便于生产和晾晒;地下水资源丰富且呈弱碱性,便于灌溉和提升木耳品质;当地剩余劳动力丰富,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玉木耳本身不与农争时、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肥争肥。这些优势都为发展玉木耳产业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在农大师生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如今,项目不仅在好田村落地生根,而且还带动了那金镇的太安和新立两个村共同发展。5年来,该项目共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次,这部分人人均收入增加2000/年;该项目共覆盖贫困户125户,项目所得利润为贫困户分红,累计分红8万余元,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户均收入增加500/年。

下一步,我们会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玉木耳生产的产业链条,提高生产和管理技能,拓宽行销渠道,完善生产经营的机制和模式,弥补不足,补齐短板,真正把玉木耳产业做大做强。

 

发展玉木耳 实现创业梦

长白县钰桂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金朋

作为2014级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硕士研究生,2016年回到长白县开始种植玉木耳。目前种植基地2万平方米,种植大棚30座,年挂载量在40万棒,年出产有机玉木耳6万斤干耳,产值在300万元以上,2019年分别在靖宇县那尔轰镇,山西省灵丘县团中央定点帮扶村边台村建立玉木耳扶贫种植基地,今年又为陕西省白河县建设玉木耳扶贫基地。

通过几年的创业,以及对玉木耳的了解,谈谈玉木耳产业未来发展。

建立标准化种植体系:制定玉木耳种植标准,色泽、形状、大小、外观要达到一定标准,通过标准化种植,让作产品做到高品质、高质量、高产量。应用农产品溯源系统,确保从菜园子菜篮子的产品都符合标准并有据可查。

拓宽玉木耳销售渠道: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初级加工玉木耳即食产品,到精深加工玉木耳保健食品、医用品,势在必行。加入大型餐饮连锁供应系统,提高产品知名度。创新销售模式,比如线下体验店,线上短视频食用教程,网红带货,产地直播等模式,让消费者知道吃的是什么?怎么去吃?价值在哪里?

发展玉木耳优势主产区: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龙头企业发展玉木耳优势主产区,增强玉木耳知名度,与吉林农业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建立玉木耳之乡,打造农产品地理标识,加大产品的竞争力。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穆晓东

4月初,李玉院士带领的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度先进团队称号。

李玉院士是吉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科技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多年来带领他的团队上山下乡,脚上粘着泥土,行走在祖国的大地上,培育了蛟河黄松甸、延边汪清、白城洮南等多处食用菌之乡。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提出南菇北移”“东木西草等一系列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并付诸实施成为扶贫的亮点。针对北方食用菌品种混杂、产业化程度低等状况,开展了符合北方生产环境的黑木耳、滑子蘑、香菇等品种的系统研发。创建了食用菌工程技术体系,在食用菌领域筛选培育出40余个品种,6个通过国审;这些技术已经在国内扶贫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产生了良好的全国食用菌扶贫效果。

近年来,浙江丽水、陕西柞水县、山西省临县、河北省阜平县、贵州怀仁市等贫困地区聘请工程中心多名教授担任食用菌产业技术总顾问,通过几年的发展,当地的食用菌产业规模已经初步形成,使农民脱贫致富有了希望。李玉院士团队不仅在国内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更是将食用菌扶贫工作推广到非洲贫困地区,团队的李晓老师常年奔波在赞比亚与国内的扶贫战线上,手把手教会非洲同胞食用菌生产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用行动在践行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

 

本文刊登于《吉林日报》202057日期(总第26594期)第08版专刊,标题为《发展木耳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原文链接为:手机端:http://jlrbszb.cnjiwang.com/pad/paper/layout/202005/07/node_02.html电脑端:http://jlrbszb.cnjiwang.com/pc/paper/c/202005/07/content_103348.html

Awesome Image
0513-85960100
0513-85327666
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
开发区中央路 68—A号
alphay@alphay.com
chenhui@alphay.com
FOLLOW US:

版权所有 2021 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15476号

本网站所有产品的创意策划及内容的审核发布均由江苏星天下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负责。

本网站产品图片或内容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物为准。

网站首页
产品介绍
综合新闻
灵芝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