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中国食用菌栽培学》正式出版
书籍信息
书名:《中国食用菌栽培学》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书号:978-7-109-27241-5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作者:张金霞 蔡为明 黄晨阳主编
定价:360.00元
开本:16开 / 186mm*260mm
印刷:黑白
页数:456页
出版历程
1986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由杨新美教授主编的《中国食用菌栽培学》,哺育了众多的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其后三十余年,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我国成为全球食用菌产量最大、栽培种类最多的国家,栽培品种和技术日新月异。出于诸多考量,2012年前后,中国农业出版社希望重新编撰《中国食用菌栽培学》,但时过多年未能如愿。直至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用菌遗传育种与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金霞研究员应邀组织编撰,并得到业内专家积极响应才得以成稿。在组稿会议上,张金霞研究员曾说:“希望这本书具有较长久的学术生命力,成为一部食用菌栽培学经典著作。”该书在编撰过程中,一直秉持审慎态度,书稿分章节由业内一线专家就各自长期从事领域分别撰稿,后历经主编审稿、专家互审等多次审稿及修改,至最终定稿出版,历时3年。
内容介绍
该书分上、下篇。上篇为总论,详细介绍食用菌概论、生态与分类、遗传特点、生理、栽培基本原理、菌种、病虫害防控和采后保鲜与加工等。下篇为各论,分种类介绍四十余种食用菌和药用菌的具体栽培技术,基本囊括了我国现有商业化栽培种类。除香菇、平菇、黑木耳、双孢蘑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常规种类外,还包括近年来发展瞩目的羊肚菌、绣球菌、蛹虫草、大杯蕈、暗褐网柄牛肝菌、金耳、裂褶菌等珍稀食用菌种类,以及灵芝、桑黄、天麻、茯苓等药用菌种类。部分种类,如双孢蘑菇、斑玉蕈、灰树花、滑菇等更是分农业栽培技术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具体介绍。该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术语、用词考究,可读性强,是食用菌领域从业者不可或缺的一本工具书。
主编简介
张金霞,1955年12月生,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副主任,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专家,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自1978年以来,一直从事食用菌种质资源、遗传育种、菌种质量与检测技术、温度生理研究,构建了我国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菌种技术体系、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定向育种筛选技术体系;组织实施建设了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国家食用菌育种创新基地、国家食用菌标准菌株库、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北方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立了中荷食用菌联合实验室。制(修)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3项,选育新品种24个。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13篇,技术研究论文75篇,主笔和独立著作16部,主译著作1部。
蔡为明,1967年5月生,博士、研究员。自1989年起一直从事食用菌育种、生理生态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食用菌创新团队牵头人,浙江省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专项首席专家,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首席专家,浙江省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及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食药用菌》杂志主编。选育食用菌新品种11个,以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著作2部。
黄晨阳,1977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年7月至今,就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要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和菌种质量研究;2007年9月—2007年12月,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研究中心(WUR)做访问学者;2009年4月—2010年3月,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PSU)做访问学者。现任《菌物学报》编委、《食用菌学报》编委、中国菌物学会理事、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食用菌协会副会长等。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等40余项。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5项、地方标准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发表论文41篇,编写著作12部。
来源:食药用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