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的毒蘑菇》在北京首发。新书图文并茂,记载8个中毒类型的毒蘑菇51科126属509种,以及毒性待确定的蘑菇26种、中国分布存疑的毒蘑菇65种,可为毒蘑菇的快速识别与预防中毒提供科学依据。5月23日下午,《中国的毒蘑菇》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据了解,《中国的毒蘑菇》由吉林农业大学图力古尔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陈作红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微
5月16日,中国菌物学会虫草产业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贵州大学教授康冀川,中国菌物学会虫草产业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董彩虹,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现任理事,拟增补的副会长、理事,及列席专家学者、企业家等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分会执行秘书长、易菇网总裁赵雄主持。分会秘书长、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常务副
随着全球农业集约化发展,每年产生的140亿吨作物秸秆与1.25亿吨畜禽粪便面临处理难题。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于富强团队利用珍稀食用菌大球盖菇作为核心转化媒介,构建了畜禽-作物-食用菌(LCM)跨界循环系统,为阻控农业微生物风险提供了新路径。构建畜禽-作物-食用菌(LCM)跨界循环系统。昆明植物所供图传统堆肥技术因木质纤维素降解效率低、病原菌与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残留等问题,难
冬虫夏草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1300年的药用历史,非常珍贵和稀缺,且价格较高。然而,在安徽阜阳,有专家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基于大数据的菌类自动化栽培系统,利用仿生舱培植出了冬虫夏草。走进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市林科院的科研试验基地,10多个保温性能较好的仿生舱映入眼帘。舱内冷气袭人,整齐堆放了数百个塑料篮,每个塑料篮内则码放着多层培养皿,每只培养皿内有冬虫夏草的虫体正躺在黑色培养土内吃着
6日,记者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获悉,该院联合江西农业大学共同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了3个大型真菌新物种,分别命名为近小灰鳞粉褶菌、近极细粉褶菌以及武夷山粉褶菌。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真菌学权威期刊《菌物检索》。 武夷山粉褶菌近小灰鳞粉褶菌近极细粉褶菌它们均为粉褶菌属蓝色亚属下的物种。此类真菌子实体多为金钱菌状至脐菇状,表面常被绒毛或鳞片,菌褶菌髓细胞内常具明亮颗粒。“此次发现进一步提升了
日前,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食品科技公司The Better Meat Co.(以下简称“BMC”)宣布完成3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BMC表示,计划利用这笔资金扩大其专利真菌蛋白发酵技术的规模化生产,尤其是其核心产品Rhiza菌蛋白原料。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实现Rhiza的商业化生产,并以低于美国商品级牛肉的价格进行销售。“我们已经发明并获得技术专利,通过了监管审批,建立了示范性生产工厂,并证
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推进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意见》虽未直接提及食用菌产业,但部署的8项重点任务中有多项与食用菌相关,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在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创新方面,《实施意见》强调,强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核心
蘑菇和真菌在西班牙美食中很常见,但在30到45岁的消费者中最受欢迎。根据欧洲蘑菇和真菌生产商协会(GEPC)的一项研究,45%的千禧一代认为这些蘑菇是他们购物篮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因为他们被蘑菇的烹饪多功能性和营养价值所吸引。西班牙蘑菇年产量为130,700吨,成为欧洲第三大蘑菇生产国,仅落后于荷兰和波兰。根据农业、渔业和食品部的数据显示,近年西班牙蘑菇需求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是增长最多的一年,
版权所有 2021 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15476号
本网站所有产品的创意策划及内容的审核发布均由江苏星天下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负责。
本网站产品图片或内容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物为准。